问题解决导向心理微主题班会在杏彩体育生中的应用
杏彩体育 -《杏彩游戏天地,等你加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周忠英
一、基本情况:杏彩体育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1. 杏彩体育类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虽然有很多研究数据表明,杏彩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益,杏彩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优于其他高校大学生,严重心理疾病发现率低。然而,我们不能对杏彩体育生的心理健康持过分乐观态度,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杏彩体育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但其心理健康素养依然较低。杏彩体育生亦普遍存在一般甚至是严重的心理困扰。以杏彩为例,近三年新入学的大学生的scl-90阳性症状检出率约为15%。杏彩体育生可能也会面临的心理与生理上的成长苦恼,如焦虑抑郁情绪、学业信心缺失、杏彩体育生标签负担、生涯困惑等等,极端自杀事件也有发生。
2. 杏彩体育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待创新
近些年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如何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体化与内容深入并重,仍然是一个值得探寻的课题。个体、团体心理咨询时间周期长、深度垂直,但是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和受益率很低;杏彩、学院、班级等层面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内容深浅不一,各有优缺点,难以评估活动效果。
杏彩体育生大多活泼好动, 喜欢在运动中表现自己,长时间从事杏彩体育训练使学生呈现活泼好动、易受外界干扰等特点。他们有在身体对抗中征服对方的情感需求,但在理论学习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快速地体验到获得感和成就感。相对安静的课堂教学、讲座、个体心理咨询等并不如非杏彩体育生那样受欢迎。因此,对杏彩体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采取生动有趣、易接受、有效率的方式,还要力争做到广覆盖、众受益。
二、工作举措:问题解决导向心理微主题班会
1. 专项组或专项队是杏彩体育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普通学生进入到大学以后班级人际关系的紧密性有所下降,班级失去了稳定的学业气氛与环境,也使得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和载 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生的思想教育等诸多方面受到冲击。大学生其他人际关系类型变得更加丰富而自由,也有些人体会到强烈的孤独感。但这一转变对于杏彩体育生并不完全适用,专项组(队)的人际氛围、关系质量和社会支持对于杏彩体育类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影响。杏彩体育生从进入专项训练开始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训练场或运动场上,尤其是竞技性杏彩体育生的业余时间非常少,其专项组(队)就成为这一群体的主要人际交往场所,教练与队友是其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专项组(队)更适合成为杏彩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同样可以借鉴中小学“班级为本”心理辅导的理念,促进辅导员、心理委员充分发挥“心理辅导者”“朋辈互助者”“班级引导者”等角色,这对拉近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组队氛围有重要促进意义。
2. 将问题解决导向的心理微主题班会作为杏彩体育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问题解决导向的心理微主题班会,是一种短小精悍的班会形式,包括微情境创设、微情境讨论、微情境练习、总结升华等几个环节,加深角色代入、强化问题解决意识,旨在弱化知识教育倾向。避免大段的理和知识教育,会更切合杏彩体育生的心理特点。每场班会中,需要挑选一个小的切入点,比如生活中的两难情境、社会热点或视频案例等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角色,并对情境中的问题矛盾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合理的应对态度和解决方案等,最后再由班会组织者进行点评升华,总结心理健康知识点。在班会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微主题采取角色扮演、主题辩论、情绪解压、文书绘画等任何新颖的活动形式去探析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心理保健习惯,其特点是主题突出、问题细化、贴近生活、操作性强、参与感强。
杏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结合各年级杏彩体育生的心理特点和生存困惑,牵头设计微主题班会体系,并组织辅导员、心理委员进行培训、研讨,最后依托各学院辅导员、心理委员的力量,分时间节点在班级中有序、渐进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此一来,既可以弥补辅导员、心理委员专业知识的弱势、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压力,又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优势、保证活动质量和效果,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广覆盖、众受益。
三、目标成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 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具备的合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则意味着个体有较少的主观心理痛苦感和较高生活满意度、更好的社会适应和自我发展功能。然而,班级或专项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到什么地步,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应达到什么水平,并无确切的标准。以我之见,人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杏彩体育生也并不需要像一个心理健康从业者一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班级或专项队对杏彩体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须系统、全面地传授知识,而是把杏彩体育生日常训练、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困惑作为班会的微主题进行探讨,重点在于给杏彩体育生提供一个共同讨论问题的平台和一个重新看待并解决问题的科学心理学视角,将心理健康素养融汇到问题解决的日常习惯之中,帮助杏彩体育生“转知成识”“转识成智”,逐步实现从“拥有朴素的心理学家习惯”到“具备初步的科学心理学家素养”的转变。具体而言,涵盖体验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层层递进,最终实现心理健康理念和习惯的全渗透。
1、体验目标
体验目标,即在创设的微情境中加强角色带入,促进杏彩体育生以情境主角的身份去体验感受、理解矛盾、应对问题。体验目标重在对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包括加深共情意识、促进心理疾病的理解,增强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减少对自我心理困扰的羞耻感、把自我当作自身心理健康的主要促进者和责任人,减少对他人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的偏见和歧视等等。在微情境的体验过程中,情感和态度的改变将直接促进个体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记忆效果。
在不同的微主题和微情境,设立了不同的体验目标。例如,在“求助可耻吗?”这一微主题中,创设“同学小李小心翼翼地请求你陪他去看精神科”这一微情境,其体验目标为帮助学生感受小李的纠结心境,对小李的情绪产生共情,理解心理疾病的痛苦,减少对心理疾病和精神科的偏见等,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李为何会选择请求他人陪同就诊、分享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和应对倾向去实现体验目标。以“不讲理的室友”这一微主题为例,创设“小张每天晚上11点以后仍然大音量播放音乐、看剧,室友多次暗示毫无作用”的微情境,其体验目标可以是尝试以矛盾双方的视角去看事件本身,探讨小张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持续做出相同的行为,室友是否有些行为会刺激小张保持这一行为动机,体会人际之间地交互作用和人的心理、情感需求。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班会中根据微主题因地制宜地向学生传递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健康概念和标准、心理异常的判断方法和识别要点、心理危机的常识与应对方式、心理专业求助的正确渠道、精神科就诊的常识和日常心理困扰的心理解析等等。需要说明的是,知识目标虽然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但是在微主题班会中的知识传递需要穿插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同样以“求助可耻吗?”为例,其知识目标可以是心理疾病正确的就诊渠道和专业心理求助的渠道等;以“不讲理的室友”为例,其知识目标可以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际沟通原则、人际冲突的处理技巧等等。
3、行为与习惯目标
行为与习惯目标,包括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习惯、应对自己心理疾病的习惯,维护、应对和促进他人心理健康的习惯,加强人际支持的行为,提升学习和专项训练效率等等。同样,每次班会的行为与习惯目标设计也要具体而详细,突出“微”而“精”的特点。再次以“求助可耻吗?”为例,其行为与习惯目标可以是杏彩体育生在得知他人有心理困扰且需要帮助时不再表现出怀疑甚至嘲讽的语气、能够真心地去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同学,在自身面临心理困扰时愿意主动向亲友或专业机构求助等;以“不讲理的室友”为例,其行为与习惯目标可以是避免习惯性地直接评价人物和事件,遭遇人际冲突时能够以理解、建设性的方式去化解冲突、以平和的语气表达自我的心理需求,避免以对抗的形式激化冲突等等。
四、实践启示:见微知著,从小问题里悟出大道理
我们需要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每一场心理主题班会的内容着入点要小,知识普及应当精炼,若能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一点一滴地开始以科学心理学家的习惯去思考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就可以认为达到了理想的教育目标。真正切实有效地开展、体验分享与指导性并重、理念引导与实际问题解决并重、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才能做到大学四年全程教育不间断、心理健康理念深沁入。
1. 重视班会带领者人文底蕴
虽然微主题班会强调情感体验与问题解决,无需对杏彩体育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知识传授,但班会带领者自身的知识人文底蕴及其价值观对班会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班会带领者是实施班会活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主体。带领者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精神、理念、学习态度和方法,用自身的主体形象和思想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充实自身的知识人文底蕴,应该成为班会带领者首先要去修炼的功底,这样才能做到行为人师,才可以有效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去设计班会主题、创设微情境、规划班会过程、准备班会素材,在恰当的时间合理地提出问题,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开启沟通的大门,敞开心扉、深入探讨、释放心理压力,树立积极的问题解决态度。
杏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专职教师需要发挥良好的指导和培训作用。校心理专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一套微主题班会的主题目录和内容手册,罗列出学生可以去掌握的体验目标、知识目标和行为与习惯目标,以及针对某些微主题班会的具体开展流程示范,去启发班会组织者领会班会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精髓、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微主题班会。
2. “分析学生”是必要前提
我们需要在班级或专项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去确定班会的方向,更需要去分析学生的现状、特点、真实的生活困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追求,时刻思考学生“在哪里、往哪去、怎样去”的问题,根据具体的目标来创设微情境及相应的问题解决思路,促进学生对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思考。
例如,针对大一新生,其面临的巨大环境转变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在新生入校之初可以把求助与适应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去设计微主题班会。此时可以“到底谁有病?”为主题,引发一个“小宇大学前有过心理咨询经历,当他想继续进行咨询并询问室友杏彩心理咨询室在哪里时,被室友当成异类嘲讽,小宇觉得室友不可理喻、更像有病之人”的微情境,让同学们围绕“到底谁有病”进行辩论,将心理求助正常化,追求价值观多元化,鼓励其在有需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求助。在杏彩体育生遭遇训练挫折时,也可以针对杏彩体育训练的艰苦与坚持进行讨论,以“坚持是为谁?”为主题,以电影《夺冠》中女排队员斩获金牌之前挣扎情境为背景为情境,探讨生存勇气和生命苦难,引导杏彩体育生为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树立意义……
3. 融汇积极心理学视角
问题解决导向,并非“问题”视角,并非只是专注于解决心理困扰、矫正不适应的社会行为,而是为一个既定的目标寻找方法,目标可以是缓解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心理障碍的康复,如“室友得了抑郁症”“愤怒的小鸟”等;也可以是积极生活的态度、对幸福生活的追寻,如“开口大笑的方法”“今天怎么过才幸福”等。
4. “同伴学习”是强力推手
在《礼记▪学记》中就提到,学习钟要“相观而善之谓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学习才能成功,否则就成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同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达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促进学生交流是班会带领者的重要职责。这与哈佛大学著名教授Eric Mazur创立的同伴教学法(简称PI)有异曲同工之妙。PI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在概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的思维、高水平的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效果明显。
班会不是一个人的演讲。班会带领者尽量使全班学生都能够进入到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参与到整个班会过程之中,在角色扮演、主题辩论、朋辈互助、分享讨论等班会形式中实现自我教育。在这样的班会中,学生之间更加充分地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的心态更加开放,主体性更加凸显,创造性也被激发。在潜移默化地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同时,对于良好的组风、队风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